对话波姐采访背后的神秘人,认识社会工作的又一利器

冯素波(波姐)与儿子David在故事访谈里,和我们分享一路以来的难忘经历,母子相处的细节,采访的过程轻松愉快,波姐也表示,经过整个采访重拾了对生活的盼望与勇气。

如果还有没看的,赶紧点下面链接恶补。

恶言善意-上集【你不乖就不要你】

恶言善意-下集【“夸夸团”请上线】

那么,访谈前期做了哪些特别用心的准备呢?访谈中有哪些闪光点?访谈背后运用了什么理论工具呢?我们有幸邀请到当天的神秘嘉宾——秦安琪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


秦安琪老师

曾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课程主任及实习统筹、青年研究实践中心主任;现为叙事辅导员、督导及研究员,是澳洲达利奇中心(Dulwich Centre)(叙事疗法发源地)国际培训团队成员之一,是该中心于国内举办的一年制叙事课程作导师,广西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督导。

 

Q1  本次采访结束后,您有什么感想或者收获和大家分享?

我很感动,听到波姐分享小时候和爸爸的相处对她很有帮助。她与儿子David间有信任、有坦诚,儿子谈到未来多些照顾母亲。从波姐家庭里,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在关系里面培育信任、坦诚和爱。

 

Q2 您在访谈结尾设计了“请母子往水杯里加养料”的环节,这背后的用意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添加养分,让我们的关系更好。如果我们不添加养分,反而说出伤人的话、与别人有冲突,我们与别人的关系中养分就越来越少。

所以,我用一杯水来比喻,我们放什么进去,代表我们重视这些关系中的元素,达到两个人盼望的关系。

 

叙事疗法,我们会运用很多隐喻。从受访者的生活片段、分享故事、形容词对她们自身的意义,去了解这些意义所代表的她们的梦想、价值和信念。


社会工作工具——叙事疗法


Q3 本次采访采用“叙事疗法”的形式,“叙事疗法”的特点有哪些?它的目的是什么?

 “叙事治疗”在访谈过程中跟随受访者的故事,他们分享这些故事说明对于他们是有意义的,跟随他们,就可以了解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

叙事就是当受访者描述他们的故事时,慢慢挖掘故事背后的价值、信念、盼望、梦想,期望在叙述故事中重现这些价值、信念、盼望、梦想,为他们往后的生活指引方向。这也是“叙事疗法”的目的。

 

Q4 叙事疗法的理念是什么?

叙事背后的哲学是后结构思维,与咨询师怎样看问题有关,不会把问题固定在人里面

我们肯定社会共同价值观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但同时避免用一些社会认定的价值观(标准、规范、对行为的期望、对人的要求等等)去评定一个人。怪责与自责,比如我是“无能的父母”,“我不是好父母”,产生的内疚感影响人的情绪、生活,反而会对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如果问题变成标签,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便是问题。把“问题”和人剥离开,单独看“问题”,那么“能动性”就回来了,我打骂了孩子,我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我明明是疼爱孩子的,那打骂的背后是什么、我可以如何去作出不一样的改变,这是让受访者自己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重要不是只把焦点放在当下的行为,而是他希望做什么,找到动力。透过外化,我们让受访者看清楚问题,看清楚自己的价值信念及其来源。这种外化的方式不仅可以运用到叙事疗法中,也可以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

妈妈说:“你真没用,你做了坏事”。

内化:妈妈,有问题的孩子;如果妈妈教不好孩子,妈妈便成了“问题”。

外化:妈妈和孩子都不是“问题”,“坏事”才是“问题”。

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我们需要将人与问题分开。


Q5 您提到“跟随他们”,似乎您的角色并不是给出解决办法,而是让受访者拨开云雾,看清他们本身拥有的盼望与能力?可以谈谈社工在“叙事疗法”中的角色以及注意事项吗?

跟随受访者分享的故事,重点在于找到他们的盼望。问题不一定可以解决的,比如心脏病,暂时没有消除疾病的解决办法,但我们可以让受访者改变与心脏病的关系,让他可以与心脏病(或者问题)如何相处。而社工的角色和注意事项有:

  • 陪伴。探索受访者盼望的生活和希望获得的身份。
  • 共情。与受访者协作共行
  • 去中心。不带任何假设或目标,受访者才是她生命的专家,以受访者的故事所思所想所感为中心
  • 尊重。受访者是一位独立个体,应受到尊重。
  • 不作评价。我们不会评价受访者,也不会尝试去改变他。

 

Q6 我们留意到您的采访中大多使用一些正面或者中性的词汇,如帮助/印象深刻/学到,没有用到一些负面的词汇,这是照顾受访者的情绪还是有其他用意?

在叙事里面,我会尽量使用受访者说的形容词、措辞,如果是我的用词,一般我会复述“会不会是这个”“有没有可能是这个”,受访者可以更正我的猜测。故此,我使用的词汇并没有正面或中性之分,因为受访者挑选的字句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问问题的时候,并没有预设受访者会分享什么故事,全由受访者自己表达。我们会问“我们学到什么”“对我们的帮助是什么”等。“叙事疗法”里面,我们不会去评价故事是好是坏,全部由受访者自己定义与发现。受访者才是专家。


Q7 叙事疗法在哪些领域有所应用呢?

任何领域都可以,我的经验里面,精神健康问题(抑郁、躁狂等),使用药物,网络成瘾,学习障碍,性侵害,暴饮暴食等等。


“叙事疗法”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Q8 “敘事疗法”的方法可否用來“降低儿童遭受家庭暴力”?如何应用?

叙事的理念,就是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纵然是困难重重,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盼望。我从前也从事防治虐待儿童工作,为什么一些父母亲会有虐待儿童,骂儿童的行为,背后有很多故事,家长在外也许正受到不平等或暴力对待。

我们看到打孩子、骂孩子的人都有他们的盼望,打骂背后是什么?他们认识到盼望,可能家暴的行为就没那么多,帮助他们发现期望的家庭关系是怎样,想象没有暴力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他可以为家庭做些什么,来达到这个期望的状态。暴力行为就不需要了。

 

Q9 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社工,您会有什么建议?

家庭里面,父母的权力地位往往是较孩子高的,孩子的声音往往被忽视。在家庭咨询里面,我们认为每个家庭成员的想法都重要,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家庭成员之间倾听彼此意见,让关系可以变得不一样。可以让家庭成员了解彼此珍惜、盼望的是什么。家庭成员之间就可以连在一起,有机会分享怎么看待问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家庭可以怎么做,发挥家庭的能动性。

  

特别鸣谢:

秦安琪 老师

广西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苏朝丹 老师

 

  互 动 话 题  

我们的生活太缺少善意的夸赞了

今天,

让我们一起用关爱融化言语暴力,

为儿童缔造健康美好的明天!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鼓励

 加入我们的“夸夸团”吧!

让那些曾留言遭受恶言的人们

被善意包围

让我们一起用正面言语鼓励他们

留言被选中的朋友将得到

由世界宣明会送出的精美小礼品一份。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对“恶言”说不,构建“零暴力”的和谐家庭,11月18日至11月22日,我们将继续在线推出“童享零家暴”行动之一——“恶言·善意”活动,携手正能量明星、教育专家共同提倡正向沟通,鼓励营造和谐家庭,避免言语成为加深伤害的利刃,使儿童在丰盛、和平、有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恶言”:在评论区分享你经历的“恶言”,宣泄心头的压力,让我们共同面对,有机会赢取我们的小礼品。

“善意”:11月20日,加入我们的“夸夸团”,让那些曾留言遭受恶言的人们被善意包围,让我们一起用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