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
中国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2020年,中国有0-17岁流动儿童7,109万,流动儿童占全部儿童的比例为 23.9%,其中6,407万人居住在城镇地区,占全部城镇儿童总数的34.2%,也就是说,每3名城镇儿童中就有1名是流动儿童((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2023年。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流动儿童大多在流入地长期居住和学习,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暂时流动。作为父母的随迁者,他们外出流动的平均时间为4年,其中8-13岁流动儿童中有一半以上流动时间超过5年。大规模长时间的离乡使得大量流动儿童失去了他们传统的支持体系如社区支持,在新的环境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歧视。
近年来人口流动对儿童的影响更加凸显,政府对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关注的角度也更为广泛,出台了一系列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 2020年)》在整合相关部门政策措施的同时,规划了流动和留守儿童工作的发展目标以及行动措施,将降低流动儿童死亡率、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纳入了儿童纲要目标体系,并积极推动目标实现。
改善城镇化地区脆弱儿童的福祉,是世界宣明会全国工作策略之一。在2011年开始,世界宣明会在广州和佛山开展“流动儿童服务项目”,通过政府部门如妇联/街道办/共青团、社工机构及世界宣明会三方合作以创新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共同回应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的需要。
世界宣明会在其他省份为流动儿童展开的服务还包括﹕
- 云南省流动儿童流入流出地教育发展与儿童保护项目;
- 以中途之家为枢纽儿童保护和教育项目;
- 广东流动儿童在校关顾服务项目;
- 守护成长-云南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示范项目;
- 广州流动儿童社区中心项目;
- 广西流动儿童保护与发展项目。
通过流动儿童方面的工作,我们致力于达成:
1. 流动儿童具备和朋辈能建立正面积极关系的能力,包括
- 6-18岁流动儿童获得良好的素质发展
- 6-18岁流动儿童具备保护自己及同辈免于暴力的意识和知识
2. 家庭能正面积极地照顾流动儿童,包括
- 6-18岁流动儿童照顾者具备正向管教儿童意识和知识
- 0-6岁流动儿童照顾者具备支持儿童学前发展的意识和知识
- 0-18岁照顾者具备保护儿童免受暴力侵害的意识和知识
3. 社区能够支持流动儿童与其他人建立正面积极关系,促进更好融合,包括
- 社区里有供流动儿童及其他家庭活动的环境和设施
- 社区儿童工作者具备支持流动儿童与其他人建立正面积极关系的意识和知识
- 社区儿童工作者就本地流动儿童发展及保护更好实施对话
2023年,世界宣明会从儿童生态系统视角出发,通过“共学 + 公益创投”形式支持合作伙伴,在广西、广东、江西和陕西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以社区为平台,通过类型丰富的活动,包括夏令营、参与式小组、主题班会课等,支持流动儿童在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社区融入、生活技能及自我保护的知识上得到提升;二是通过家长课堂、机构共学等能力提升活动,提升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在流动儿童全面发展与保护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使家庭更有信心及能力照护流动儿童,教师与社区儿童工作者更有能力回应流动儿童的发展及保护需要。
2023 年,世界宣明会在广西、广东、江西和陕西开展的流动儿童项目共服务 5,558 人。
- 流动儿童素质发展及自我保护活动:4,660 名流动儿童受益。
- 流动儿童照顾者正向管教及儿童保护活动:170 名流动儿童照顾者受益。
- 支持社区有能力回应流动儿童在发展、被保护及参与的需要:573 名社区成人受益。
项目
-
主要以在城中村开设儿童活动中心作为活动开展平台,推进和开展活动,2012年至2015年共设置了二个中心,包括:1)万秀村社区儿童活动中心:以图书室做为核心的业务,逐步开展与儿童保护及生活技能相关的活动;2)新屋村社区儿童活动中心: 在社区内建立...
-
云南携手中心服务项目﹕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是于2004年在云南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服务贫困脆弱流动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应用专业社工手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服务,改善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在教育、健康、生计方面的现状,促进...